超10个投资项目!越来越多的陶瓷厂及供应商布局海外市场

过去的一年,陶瓷原材料供应商经历了价格内卷、利润压缩、收款难等普遍现象。尤其随着近年来,由于市场需求下行及瓷砖产能过剩愈演愈烈,越来越多的生产线由于缺乏竞争力而处于闲置状态,对上游供应商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。

高峰时期,国内瓷砖年产量101亿平方米,而近两年已回落至60~70亿㎡。瓷砖产量下跌30%~40%,使得行业对上游陶瓷原材料的需求量亦同步减少,再加之国内供应商价格内卷严重,利润被一压再压。在此背景下,许多上游陶瓷供应商开始有意收缩国内市场,发力布局海外市场。

缩量市场下“抢订单”

部分原料几千块拿货,就赚一两百

“开年以来,已经陆续开始发货,但现在是有生意做发愁,没生意做也发愁。”有生意的时候,没有利润,还要面对冗长的收款周期;没生意的时候,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和生存。

近期,陶Sir走访多家陶瓷化工原材料企业,有化工企业老板说,从去年八月份开始,业绩就没有增长,综合2023全年,整体业绩轻微下滑。“现在是缩量市场,陶瓷厂正常点火出砖的生产线每年都在减少,各地都有常年闲置的生产线。陶瓷企业如此,上游亦是如此。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上游企业包括中间商在逐渐淡出视线,以前信息不发达,利润还相对有一点,但现在不同了,利润都被陶瓷厂‘压’干了。”

以过去的2023年为例,受市场、渠道、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响,部分缺乏竞争力的陶瓷厂生产线一直处于闲置状态,甚至有业内人士透露,广东一陶瓷产区至少有8家陶瓷厂的生产线处于闲置状态,甚至部分陶瓷厂自2023年开始就一直未开窑,许多曾经的陶瓷生产厂家,在近两年放弃自有工厂,选择有优势的工厂贴牌代工。

不仅仅是广东,走过产能与产量的高峰,在产能过剩压力下,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陶瓷生产线处于闲置状态,给上游供应商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,最直接而言就是量的萎缩。有供应商直言,自己刚开始是做煤炭生意的,煤炭不好做才转型做陶瓷化工生意,但市场也是处于持续收缩状态。

除了量的收缩,供应商的供货价格也被一压再压。许多供应商表示,当下陶瓷厂对上游材料商的选择,已经从品质和价格平衡的维度,过渡到单一价格维度。

随着渠道的快速分化,近年来陶瓷生产企业也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,所以大家都在尽量控制成本。“过去大家还在谈品质,现在就谈价格,对原材料的选择也从过去的‘好用、能用’,逐渐转变为‘可以用’就行了。”

因此,供应商的利润近几年也明显被降低,有原材料供应商表示,“现在有的中间商赚2个点的利润都会做,像部分原材料,几千块钱拿货价,赚一两百也卖。”

对于2024年的市场预期,在多位供应商看来,肯定会更卷。原因之一就是当下处于缩量市场,市场肯定还要淘汰一部分陶瓷企业,同样的,上游企业也会持续经历洗牌,“看谁能撑下去”。

仅福建一年就有

超10个陶瓷厂海外投资项目

给陶瓷上游供应商带来新机遇

面对国内市场收款难、利润低、供货量萎缩等多重挑战,近两年,越来越多的陶瓷供应商开始发力布局海外市场。

“去年开始我们国内的市场就有意在收缩,从今年的市场情况来看,供应商价格肯定是拼得‘你死我活’,比如一些付款期较长的,压价严重的客户,已经逐渐放弃了。现在国内很多老板去海外投资建厂,原材料也是需要从国内采购,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机会。”

以福建为例,根据福建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开数据统计,2023年以来,就有超10个海外投资建设陶瓷厂项目,投资地点为菲律宾、乌兹别克斯坦、沙特阿拉伯、秘鲁、约旦等国家。

有供应商表示,中资陶瓷厂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增加窑炉设备,一年持续开窑时间有十个月,类似的在海外的中资陶瓷厂近两年陆续都在布局投产,对陶瓷化工原材料均有需求,这对供应商而言是个很好的机会。

“现在不止我们一家在收缩国内市场、拓展出口市场,我们现在主要做非洲、越南、孟加拉等国家的市场,当地陶瓷厂也都是中国老板投资的,模式和国内大同小异,但是综合而言没有国内这么卷,如孟加拉等国家陶瓷生产的色釉料及相关的原料,大部分也都来源于国内。”

在国内陶瓷行业内卷严重,利润又低的背景下,进军海外市场,对于大多数陶瓷供应商而言,反而是一个新的机会。